德普瑞智能装备-GFG气体传感器-Salzer开关-AVENTICS电磁阀-Novotechnik位移传感器
全国咨询热线:18933354718

产品资料

产品资料

Rickmeier齿轮泵R95/1120的输送性能优化分析

发布于:2025-07-24   浏览次数:4

黏度适应机制与容积效率优化

黏度-流量特性调节

高黏度介质(如重油、沥青,黏度达20,000 mm²/s)会显著增加齿轮啮合阻力,导致启动扭矩增大和容积效率下降。可通过变频电机调节转速,实现流量与黏度的动态匹配:低温启动时降低转速以减少空蚀风险,高温工况提高转速补偿黏度损失。

齿轮修形设计:采用冠状齿根(减少介质剪切)和渐开线修缘齿形,降低高黏度介质在齿槽间的滞留量,容积效率提升约8–12%。

泄漏控制技术

端面间隙优化至5–15μm(黏度>500 mm²/s时取大值),配合高压侧压力补偿槽,平衡轴向力并减少内泄。实验表明,黏度每增加1,000 mm²/s,泄漏量下降约3%,但需同步监控温升避免黏度骤降。

密封与润滑系统强化

双材料密封适配性

NBR/FKM组合密封:NBR橡胶(适用-25–80℃)用于常规工况,FKM氟橡胶(-25–150℃)应对高温介质(如热熔胶>120℃)。需监测密封腔温度>100℃时FKM的压缩永久变形率(<15%为安全阈值)。

强制润滑轴承设计

采用自润滑复合轴承(如SF型青铜丝网+PTFE层),通过泵送介质经径向孔道强制润滑滑动轴承。此设计在黏度>10,000 mm²/s时,轴承磨损率降低40%。

含颗粒介质中,推荐陶瓷轴承涂层(Al₂O₃或SiC),耐磨损性较工具钢提升3倍。

温控策略与黏度管理

预热/保温系统集成

夹套式泵体:通入导热油(200–280℃)或蒸汽,维持介质流动性。案例显示,预热至50℃可使10,000 mm²/s介质输送阻力降低60%。

管道伴热设计:吸油管路缠绕电伴热带,避免蜡质介质(如原油)在低温下结晶。

温升抑制措施

黏性剪切热可能导致介质温度骤升(ΔT>30℃),需在出口设置冷却回路(板式换热器或风冷),控制油温≤80℃(FKM密封临界值)。

困油现象与压力冲击抑制

困油压力动态特性

CFD模拟表明:黏度从3 Pa·s升至30 Pa·s时,困油区压力升高速率从70 MPa/s增至877 MPa/s,引发剧烈振动。优化方案:

扩大卸荷槽宽度(增加30–50%),加速困油释放;

减少齿数(z<12)以缩短困油周期,但需权衡流量脉动影响。

出口压力稳定性控制

安装蓄能器或脉冲阻尼器,吸收压力峰值(>25 bar时尤为关键)。同时限制出口压力≤20 MPa(许用压差25 MPa的80%),延长轴承寿命。


全国咨询热线: 18933354718